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团队工作>>升旗仪式>>文章内容
我的家乡有非遗:民间文学
发布时间:2018-10-0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七4班的薛畅。

什么是非遗?非遗就是指非物文化遗产。它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形式物和所。包括:(一)以及作体的言;(二)传统、(梅花篆字)法、音、舞蹈、戏剧、曲技;(三)传统医药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六)其他非物文化遗产

其中有一个大类就是民间文学类,包括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歌谣等等。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这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孕育了许多人文精神,像大家所了解的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乾隆传说,常州宝卷,都是常州非遗的文化宝藏。其中,董永传说和孟姜女传说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董永传说讲的是董永因为没钱为父亲下葬而卖身,七仙女被他的善良感动下界与他结为夫妻的故事,用生动的口吻反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辛,表现出董永的孝顺和劳动人民对美好新社会的无限向往。董永行孝故事起源于金直溪,然未被列古代正史,但多有典籍中的史料记载。人世代口传这一方式,用地名和文化遗迹等多种形式,故事中的情固定了下这证明了董永故事具有的真性特征;而传说经过历代文家的艺术加工,逐步演成惊天地的天上人,演绎为孝心感天、、下凡结缘工回家、天地同心等充神奇色彩的生,使其历经千年月而不衰,成古代青年忠不渝的情的典范。金董永传说发祥地,被多家媒体披露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影。各地相关专者接踵而至,收集、挖掘素材、料,惊于金的董永传说历经千年,其容的生生不息,实属

孟姜女传说在常州地的主要篇目有:《孟姜女抛枣核》《蚊子不叮孟姜女《太湖银鱼来历》《天上也有不平事》《西仓桥桥脚》等。传说故事把孟姜女与常州地——、河、林、银鱼等有机地合起些故事短小精悍,有的寥寥数语,但有血有肉、人、人深思,生地表广大民众对这位古代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怀念。如《西仓桥桥脚的是孟姜女经过常州,住在城南清寺。天早晨,她告别众僧,急忙赶路,一直向西。到一大河旁,河边许多匠人正在忙忙碌碌打。可是,匠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桥桩总是打不下去。孟姜女大家歇手,先回去吃后她坐在桥边吃干——红枣。她把所有的核都桥桩处。她吃,便站起身,继续西行赶路。匠人过饭来到工地上,继续。神奇的是,合力打几下,那桥桩便打好了。突然一青年工匠看了好几颗枣核,便叫道:核,核!早早合拢”的“早合”同音,意味着早早造好。这时,大家恍然大悟,方知才那女人不是普通人,是特地路过这来点化的孟姜女。就是常州西仓桥。很然,孟姜女在常州传说容,的大都是孟姜女经过常州,在古城常州生的故事及所这从基本涵上看,具有特的原性。反映了古代、近代常州的民俗、民生和地域情,了解、探古代、近代常州社会变迁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是人与生俱的一种口头语艺术,它的生存、播和延,靠的是社广大民的口心授,代表着百姓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门类中,民间文学不仅数量最为浩瀚宏富,而且也最为集中、最为直接地体现着民族精神或称作民族文化精神。所以,民间文学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什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将其列在五个非遗门类之首的原因。

然而,代社,是一代,通常一切事情都与物,而民(口)又恰恰是一最与物质无缘、最与金疏离的非物文化遗产门类有世俗的利益可言,所以在非的保中,常常于不被重的地位。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承和弘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投身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中去。祖国母亲刚刚度过了她的69岁生日,作为新时期的中华少年,了解和保护家乡的非遗就是热爱家乡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表现,就是家国情怀的体现。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家乡非遗因我们的瞩目而愈加璀璨夺目,让爱国情怀因我们的行动而得以彰显,十月,与非遗有约,让我们一起做自豪的常州人,做自豪的中华少年!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IMG_2513.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