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主题是“我的家乡有非遗---留青竹刻”。
据史料记载,留青竹刻最早起源于唐代的金银器镂錾及石刻浅雕工艺,至明末清初才开始盛行,近现代以来常州留青竹刻名家辈出,精品迭现,形成了以徐素白、白士风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常州留青竹刻产品有工艺台屏、工艺持屏、工艺笔筒等多种类型,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整形、描图、切边、铲底四个步骤,要完成一件精品,常需花费数月之功。
留青竹刻用材,毛竹为佳,竹质要坚实、平整、净无斑点,竹肌纹理细致。选出竹子后应用清水加食用碱混合加热,煮沸后放入竹段,煮沸20分钟左右取出,用干布快速擦拭,直至表面变为淡绿色,再放入阳光下暴晒,并避免雨水淋湿,应暴晒两年后才可使用。这样的竹子表皮白净,竹肌橙红,是留青竹刻制作的上好材料。选好材料后,应当使用工具开始制作。刀具一般由个人习惯来制作,连磨刀也是个技术活,需要不断尝试,把握手感微妙的差别。竹刻握刀一般只用十、拇、中三指,刀与竹约成45度,只有握刀姿势舒服了刻竹才能顺畅。
竹刻虽与书画工具、材料不同,但他完全可以利用中国书画的创作理念、形式及其表现方法,“以刀代笔”来体现中国书画的艺术韵味,留青竹刻是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好属于我们中国的宝贵财富,学习留青竹刻名家的不懈精神,为党、为国作贡献,为家乡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