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双减”“范导”增效,探索“常有优学”——常州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在教科院附中举行
发布时间:2021-12-0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冬日暖阳胜春光,紫荆西路迎相聚。123日,来自常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分管局长、教育科长、教师发展中心分管负责人、初中教研员以及区属、局属初中校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与2021年常州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暨“双减”背景下构建范导式课堂的教学研究主题活动。本次活动由常州市教育局主办,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承办。

“双减”是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迫切需求,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为帮助学校提升课程服务能力,推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新的经验,本次教学改革观摩上午的议程为“双减”背景下范导式课堂的区域联动展示,来自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常州市武进区横林初级中学、常州市同济中学、常州市清潭中学、常州市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常州外国语学校、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各学科的28位教师代表“同课异构”,活用“真实性情境”“发展性任务”“多元的意义协商”“创造性应用”等要素,呈现了覆盖初中全学科的多姿多彩的“范导式教学”课例,也彰显了常州中小学打造“范导式”课堂,在“双减”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的校本化实践新探索。

 教科院初中全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了听课并认真组织了评课议课环节,同时做指导发言。研讨中,听课老师高度评价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有效合作,学校敦美蓬勃的学风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印象深刻。在课堂实践中加深对范导式教学的认识,在深度研讨中坚定“范而不束,导而弗牵”的方向,在教材、知识与技能相同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范导式”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抓手、学有收获,也让老师在主动探索“导”的适时、适度、适切中提升了职业幸福感和课堂的品质。3.jpg

 下午的活动继续聚焦初中课堂改革,对“双减”背景下构建范导式课堂的教学进行深度研讨,积极探索“常有优学”发展路径。省、市教研专家、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分管领导出席了研讨交流会,活动由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邓小进处长主持。

 活动伊始,来自溧阳市、天宁区、常州外国语学校和常州市同济学校的代表交流了“双减”背景下教育教学方面提质增效的经验做法。

 随后的专家引领环节让与会代表更加明晰了课堂改革的方向。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从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价值及革新之路谈起,重点结合实例阐述了课堂转型的方向与实践创新,同时借助范导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自己对“常州的老师,常州的课”的见解,在“有人、有神、有情、有料、有形、有道、有范、有效”的课堂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习更有意义。

 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杨九俊先生做高位引领。杨院长从“为什么要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 什么是引人入胜的课堂”“如何实现引人入胜的课堂”这三个问题入手,从教学理解、时代关切、政策引导美学特征和课堂实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讲座中金句频出,引人深思。

4.png

 本次活动受到了常州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宝华从鲜明的价值导向、系统的顶层设计、协同的区域推进、彰显的教学品牌等维度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指明了下一阶段教学工作的方向。

 这是一场范导式课堂教学的盛宴,也是一趟课堂教学改革的旅程,更是一次展望“常有优课”的契机,让我们怀抱期望,向美而行,在“双减”背景下扎根课堂提质增效,践行“两在两同”,让“常州的老师”“常州的课”成为“常有优学”的亮丽名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