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赏陶瓷之美,品东吴遗韵——2022年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行走课堂暨暑期社会实践之“走进常博 对话陶瓷”活动
发布时间:2022-07-1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7月12日上午,常州市教科院附属中学的2021级同学代表走进常州博物馆,在与不同时期陶瓷的“对话”中感悟常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语文、美术学科的老师带领附中学子畅游在历史文化陈列厅内,以《对话陶瓷》为主题,通过跨学科教研、主题制定、任务设计、行前准备、实地探究、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来达到培育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跨学科素养的目的,这也是附中课程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的精彩延续。

8.jpg课程回顾与成果展示:

  龙城常州,江南名城。数千年来文明之火在这里传递,上承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自延陵季子之后,常州的文脉更是源远流长、延绵不断。踏入二楼“龙腾东吴”展厅的那一刻,古朴典雅的气息扑面而以来,摆放的文物琳琅满目,似乎都在诉说这片土地的历史记忆。

  展厅以时间顺序为轴,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龙城常州的发展演变过程。其中“陶器”的发展历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自成体系,相互影响。史前陶器实用古朴,大多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发明的,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品种繁多、器型丰富、绘画艺术精湛且承载着大量远古信息的产品体系。东汉九罐相连的青瓷魂瓶造型奇特,唐三彩釉小瓷盂精巧实用,南宋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坐像温润细腻……秦汉的豪放,宋代的儒雅,明清的精致,这些陶瓷艺术品无不在其各自的历史阶段,闪烁着它自身时代的光焰。同学们在历史秦老师的带领下认真聆听文物讲解,搜集资料,获取陶瓷的基本信息,结合所学七年级历史知识探究当时常州人民的生活背景。从这些常州出土的文物里,同学们感受到古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

  由北宋的景德镇窑影青荷叶托盏,同学们推断出:

  当时人们的生活充盈富有,他们对于茶具文化十分重视。——七(4)班 卓馨悦

  由东汉的青瓷魂瓶,同学们推断出:

  这件随葬品象征着财富和权势,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祈求田园富庶、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七(5)班 方林默

  由北宋的越窑刻花卷草纹镂空香熏,同学们推断出:

  卷草纹代表“长生不老”,这是北宋人民对美好生活之向往,这件器物工艺复杂,雕刻精美,说明了当时手工业发达。——七(4)班 朱敏燕

  当时宋人的生活优雅且精致,审美也有了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七(7)班 胡梦晨

      语文钱老师引导同学们欣赏八年级教材中毛宁的《梦回繁华》(节选),结合文章的说明方法对陶瓷的颜色、纹饰、文字等方面进行描摹,并展开适当联想,探究人文雅趣。

  东汉《青瓷魂瓶》

  藏品描述:青瓷魂瓶分为两层,上层刻有鸡、鸭、鱼、龟等动物,下层刻有猪、狗、羊、熊等。除动物外,还镂空雕有九个瓶子,整体形象生动。古人的生活总是慢节奏的,悠闲的,他们会在这种生活中寻找浪漫,当然也不乏对于生和死的思考。当时的他们可能居住在农村,亦或是隐居山野,此时便可远望远方连绵的山脉,闲暇时还可吟诗作赋,思考人生哲理,古人认为死即是生,自己死后便可以去到另一个世界生存,而为了不让自己的灵魂失散,为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有现在的待遇,所以才造了这个魂瓶,从中也寄予着古人对于死亡的独特理解。——七(2)班 丁一

  南宋《越窑青瓷刻花卷草纹镂空香熏》

  藏品描述:全器由盖与座两部分相合而成扁圆球形,大圈足,足底微凸。盒盖镂刻卷草纹,茎叶之外皆镂空,缠绕的枝叶空隙为钱孔。釉色青莹润泽,集镂、刻、印三钟装饰手法于一身,代表了越窑青瓷的高峰水平。使用时烟可以从镂空中飘出,实用性与装饰性浑然一体,构思巧妙,体现了南宋匠人们的聪明才智,也反映了宋人学尚简练的思想理念以及“简”的审美风格,表现出宋代经济发达和生活水平高的时代特征。——七(3)班 高瑞琪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座像》

  藏品描述:面容端庄和善的女观音,身披一件青衣,领口自然垂下,有一条项链,双手交叠,各有手串,身下坐椅如奇山怪石,观音正端坐于莲座之上。素白的脸庞,淡金色的冠,两鬓的充耳及肩。碧蓝色的青衣上有几缕头发。这件艺术品充满了和谐的美感,整体温润如玉,栩栩如生,从观音的器型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了解佛教,充分体现了佛教对人们的影响。——七(6)班 翟怀远

  美术王老师引导同学们结合八年级教材中《中国工艺美术》一课内容,借助手绘、Pottery(App)制作等方式对陶瓷的器型和纹饰进行绘制,感受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

12.jpg结语: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要设计综合课程,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我校一直秉持“课程让生命更精彩”的课程理念,在学校各类课程中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践行课程育人的准则。此次《对话陶瓷》课程作为附中行走课堂的课程之一,不仅强化了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彩”的学生、更“多面”的老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