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体验劳动之美 乐享团圆之喜
发布时间:2022-09-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配置员

   李大钊曾说:“我觉得人生的求乐方法,较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劳动使人聪慧,劳动给人快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增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生活乐趣,2022年9月8日,常州市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八年级全体学生前往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启为期两天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现代生物、金工、木工、篆刻、茶艺......丰富多彩的劳技课程让同学们在这两天的学习中流连忘返,受益匪浅。

   一花一叶是插花课的精彩,一雕一琢是篆刻课的乐趣,一品一画是茶艺课的静心,一针一线是十字绣的耐心,一拉一捏是陶艺课的巧心......20多门课程带来的是二十多种不同的新奇体验,让附中的学子们在这两天的课程中收获了不一样的可能。

   这次课程恰好赶上教师节和中秋节,学子们也纷纷利用此次课程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恩师的感谢以及对中秋团圆的祝愿。瞧,那一支支亲手制作的康乃馨、玫瑰;那一方方亲手篆刻的印章;那一幅幅绣上平安的绣品都是他们送给家人和老师的双节礼物,用心,用情!

   劳有所得,是一种积累。劳有所获,是一种追求。劳有所为,是一种态度。劳有所闲,是一种艺术。劳有所乐,是一种境界。劳动着,幸福着,附中的学子们在劳动中体悟到了劳动的乐趣,感悟到了师恩的浓厚。劳技课程虽已结束,但劳动的种子已植根在附四代的心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能开花结果,收获颇丰。

学生感悟


   金秋九月,我们步入少年宫,开展了劳技课程的学习。热爱摄影的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影视梦工厂课程。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摄影机的拍摄、运镜、调焦等技术。两天的时间里,从一个字一个字地编写脚本,到一次次扛着沉重的摄影机敲开教室门拍摄,再到一遍遍推敲细节的剪辑,我们用稚嫩的手法一点一滴记录着生活的美好。两天,一分钟作品。即使过程再艰难,我们也从不言弃。两天的课程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摄影技术,更有热爱生活的初心,坚定不移的恒心,以及反复推敲的耐心。未来,我会继续举起摄像机,将永恒的浪漫定格。

八(3)班 赵彦齐

课程: 影视梦工厂


   这次的3D打印劳技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结课时,我已是一位 3D打印小能手了。我是如何从“小白”华丽蜕变的呢?来看看吧!

起初,我对3D打印一窍不通,傻傻地呆坐在电脑前,望着其中的选项如群蚁排衙,惹得心中发麻。每一次,我都是右手紧握鼠标,全身肌肉紧绷,眉头微蹙,双目凝视电脑,大脑转动如飞。可接连的失败像一记记重拳,打在了我的心头。于是,我咬紧牙关,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我把老师的动作在脑海中一一分解,重现。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的,我的操作开始熟练起来,一个小卫星,从头至尾,如鱼得水,一分不差便完成搭建。接着是检验、调整、打印。最后,我拿到了成品,那是一个金黄的卫星。阳光下,它明亮耀眼。它的每一条纹路都是我心血的倾注。它就像是那一颗护卫我美好未来的明星,在我的心中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让我追着美好目标不懈奋斗!

  八(3)班  高瑞琪

课程:  3D打印


   电子电工课程所教的是有关电子组件在电力板上的安装与焊接。老师首先给了我们一个电路板与电阻练手,让我们熟悉焊接的方法与过程。随后就稍稍提升了些难度,让我们做了一个成沙漏状的、有许多电灯泡组成的作品。当开关打开时,蔚蓝色的灯光梦幻般的出现,又如同沙漏中的沙子,上面消失,下面亮起……最后组装的是一个有很多组件的音响,难度最大,但最终我还是克服万难安装成功了!这门课程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事物,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要不断尝试,不断试错,直至成功的道理。

八(4)班 徐澜潇

课程:电子电工



   两天的劳技课程给了同学们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家发挥所长,集思广益,创造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作品。在有关未园的文创课上,我们共同商议,将园林建筑、文化融合到书法、篆刻、国画等传统技艺之中,一张张白纸也在同学们的笔下流光溢彩,亭台轩榭呼之欲出,书法作品气宇轩昂。在自我创造、合作共赢的过程中,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未来的路上,我定会以这次经历勉励自己,以鲲鹏展翅之势勇往直前!

八(6)班  朱禹桐

课程:未园文创


   要想做好一件事,哪怕是插好一朵花,都要下功夫,有准备,不毛躁,有耐心,要精心制定好计划,颜色的搭配,形状的大小等,有条理的制作,在做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随机应变,根据现实情况做决定,不死板。生活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学习上要制订好学习计划,按自己规划好的来实施。当遇到特殊情况,也不要慌乱,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处理好事情,要学会随机应变,自己查漏补缺,下了功夫,花了心思和努力,那必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成果的快乐和甜蜜自然能够品味到。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快乐,那就更想付出。收获美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头来受益良多,变成了自己的动力源泉。这次的劳技教育活动,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插花的理论知识和技法,更是自我陶冶情操的方法,学习生活的道理……

八(4)班  谢铭怡

课程:插花


   这次劳技课程,我走入学习篆刻的课堂,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的深厚文化底蕴。记得老师说,印章也许遍布全球,但篆刻是中国所独有的,就因为这“篆刻”的“篆”是篆书,别国没有也模仿不来。她的语气中似乎还带着一丝自豪。篆刻印章,需一刀一刀仔细刻画,千百下才能完成一枚,耗时耗力。而这心血的倾注,是古人感情的寄托,亦成为了古今之纽带。看着老师放映的PPT上一个个秦、汉、唐、宋、明、清的印章,我不禁想到,这些印章是那已经逝去的时代的印记,它们见证了历史,也将与我们一起展望未来。这一门技艺,乃至于中华千年积累下的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传承。它们也将在发扬中创新,铸造独一无二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八(1)班  刘静妍

课程:篆刻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建筑模型课程中。在现实中高大宏伟的建筑在同学们的手中就变成了一张张由数个小方块组成的平面展开图,全无原本的模样。自己做展开图,再进行制作,我本以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巧手的裁剪、折叠、粘贴,还真就完美还原了这复杂的建筑。做完这个作品,品味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让我感受到了毅力与团队力量的可贵。

八(1)班  张明宇

课程:建筑模型


   学校开展了劳技课程,我选择加入了金工课堂。在这个课程之中让我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用热熔胶来粘木头块的时候,拿起那热熔胶枪,看仔细了之后,往那做好标记的印记之处,按动扳头,一滴晶莹剔透的胶水从出口流出,滴在那关键的结构处。不久,就把那几块木头粘得结结实实。这个热熔胶令我深有感触,它就像团队中“黏合剂”,把团队中的所有成员磨合得毫无间隙,使得学习的效率提升的更快。但如果对这个“黏合剂”有特意地排斥,就会“引火上身”让团队的氛围呈直线下滑,而阻碍自身的进步。我认为不管是在劳技课程还是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在团体中进步,合作学习。在劳动技术的提升中,争做团队的“黏合剂”,带领团队共同大步迈向前方。

八(2)班  潘子悦

课程:金工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杯情更真。”今天少年宫茶艺课的实践,既是与茶香邂逅,更是一次与心灵的私语。一席茶台,一套茶具,举手投足间都充满了诗意。茶艺课上,同学们系统学习了茶礼仪。学习常用礼节:如茶巾的叠法、茶具摆放原则、执品茗杯的方法等。一片片茶叶在杯中翩跹起舞,如同一个个精灵在水中游走。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有条不紊地温杯烫盏、置茶冲泡、分杯奉茶、细品茶韵,举手投足间尽显茶之魅力。千年茶文化,昔日今朝共传扬,同学们在少年宫茶艺实践营中,品味着茶的清纯、幽雅、质朴,感受着悠闲、宁静、淡然。由茶及礼,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同学们亦学会知礼、懂礼、守礼。习茶育德,习茶也习心。学习茶艺,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千世界,于静谧的茶香中,我缓缓拾起内心的安宁,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望见岁月静好,生活自得之态,这便是本次学习的最大收获吧!

八(7)班 李志扬

课程:茶艺


   在这两天的生物课程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手工皂制作。制作中,我们知道了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称量氢氧化钠等化学物质时需要用称量纸进行称量,还有手工皂的制作方法以及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注意事项。我非常喜欢这种模式的教学活动,它可以让我们突破思维限制,增加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名为想象力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尽情翱翔。

八(1)班  吴雨桐

课程:现代生物


   心心念念的劳技课终于到来,选课程时就笃定地选了烘焙。课上先是由老师在前面示范指导,接着便是小组合作完成。全程大家都耐下性子,感受自制美食的乐趣。伴着空气中简单而又醇厚的香味,体内的多巴胺好像一下子快速分泌,眼耳鼻喉仿佛都能体会到空气中黄油的香味。两天的劳技课学习结束了,收获很大,让我懂得了当父母的不易,做饭很难,我以后要多帮忙做家务,也不能浪费粮食。

八(8)班  陈奕康

课程:烘焙 


   我终于选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剪纸课程。第一天我们主攻的内容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窗花”,老师上课生动,说话声很温柔,十分动听。等到自己动手剪一剪时,有剪法不会的或者纸张不够的都可以问她,她会一一解答。第二天,她教了我们“橡皮章的雕刻方法”,让我对雕刻又有了新一层的认知。上午几个小时下来,总共雕刻了三个。下午就做了一些贺卡,拿着许多好看复古的印章,雕刻在贺卡的正面。这边的印章有许多,还有很多印泥,都是闪亮亮的,仙气十足。这两天的体验不仅让我对剪纸这门中国传统手艺有所了解,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完成一件精美艺术品的匠心与耐心。

八(8)班  周宸亦

课程:剪纸


   走进课堂,走进陶的世界。转动历史的巨轮,透过层迭往事,我仿佛看见了先祖们对陶的探索。搓泥、成型、修整、晾干、施釉、烧制……1050℃的火焰舔过陶土,留下了道道美丽的色彩,“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块丑陋的陶土,承受了1050℃高温的炙烤,最终成为了意见精美的工艺品,而那些在烧制过程中碎裂的陶土,却只能被无情地丢弃。我们亦是如此啊,努力奋斗过,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个有了雏形的“陶胚”,既然已经经历了揉捏、雕刻等,为何不继续咬牙坚持一番呢?“风雨后、彩虹现”,涅槃重生后,我们必将绚丽多彩!努力奋斗吧,为了前程似锦!

八(8)班  殷昕珺

课程:陶艺


   这两天我们来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劳技课程,我选报的是木工。在来到教室之后,老师带着我们认识工具,接着便教我们如何制作六通鲁班锁和笔筒。在锯着那一根根的木头时,我便在想着,我这上百次的锯割,打磨,是否也有着一次是与千百年的木匠们心意相通呢?在最后的打磨完成后,我看着手上那平整,似乎散发着淡淡白光的鲁班锁,喜悦、成就感,激动顿时一起涌上心头,这是劳动的喜悦。在此次活动中,我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这确是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实践课程。

八(2)班  丁一

课程:木工


   这次我选择的课程是头脑奥林匹克,它考验的是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历史上的文化作品之所以伟大和不朽,成为人类文化财富的积淀,有着历史的客观精神,取决于他是否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现如今没有创新精神和创作风气。更多的人被经济利益所束缚。令人遗憾是,创造之苦,似乎很少人甘愿去受,更多的人热衷于模仿。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风的表演体现了创造力,让人为之震撼,可是多少人明白成功背后的艰辛?那些人夜以继日,将文化创造力发挥极致。

八(7)班  程菲儿

课程:OM1


   绣针引彩线,艺术手拈来。这次少年宫的劳技课程,我选择了十字绣。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十字绣的一些针法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就是我们亲身实践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老师绣得行云流水,到我自己动手就不尽人意了。穿针、引线、斜走、直挑,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十字绣不光考验技术,更需要耐心。一坐就是一下午,辛苦是必然的,一次次的刺痛都在提醒着我不要马虎。经过一天的努力,我终于绣好了“出入平安”挂件。成品虽谈不上精致,却是我努力的最好回报。

八(5)班 戴婧怡

课程:十字绣


   这次的劳技活动中,我选择了机器人课程。课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搭建小车。小车总是跑不远,在老师的细心指导帮助和自己的反复尝试下,我终于搭建出了跑得更远的小车。少有的成功,也让我感到无比的兴奋与喜悦,同时,我发现机器人它代表着的是一个新时代的科技,我们应该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实现科技强国。

八(2)班 刘书涵

课程:机器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