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九6班的翟怀远,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觅寻红旗星光,勇渡时代波涛”。
觅渡觅渡渡在何处,出路出路路向何方。
革命先烈薪火相传,血染红旗曙光展现。
幸福儿女奋发图强,中华复兴指日可望。
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巍巍中华岂能侵犯。
这首诗是一位常州市民看完《觅渡》的灵感创作,表达了他对革命英雄先烈们为建设美好的新中国前仆后继、无惧死亡的钦佩之情。大家在上周也在学校参加了《觅渡》的观影活动,电影描绘了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共产党员在那个觉醒年代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奋不顾身的担当和决绝,彰显了共产党人“以青春之己为舟,为民族复兴伟业觅渡”的精神内核。也许以前学党史、看资料甚至参观常州三杰纪念馆时,他们对我们来说只是冷冰冰的名字和陌生的黑白照片,但《觅渡》赋予了他们灵魂,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的英雄气概,使他们生动、鲜活、意气风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百年前的他们用一生在寻觅的,到底是什么?
许是觅家国情怀。张太雷在广州战役中牺牲,验证了他对瞿秋白所说的:“如有此使命,我先去,我保护你。”想必明了,他们身怀坚定的信念,在寻觅家国情怀、青春热血与时代担当。百年前的青年将家国命运和个人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理想信念植于心、铸于魂。
许是觅人生意义。瞿秋白一生辗转苦苦寻觅,为的就是寻找通往新世界的“渡口”。“觅渡”恰是瞿秋白毕生追求理想社会和自由人生的历史注脚。瞿秋白的一生都在“觅渡”,他在追寻生命的意义,从读书人到革命者,他是那个觉醒年代当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探索者、实践者。
许是觅个人信仰。三人舞动于悲风中,呐喊于细雨中,奏响求索的颂歌。热烈、理性与忧郁的情绪交织,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奋斗与信念的价值。对信仰真切的热爱应是积极作为,追求不朽。在历史中,对不朽的追求成就了众多不朽的人生。
许是觅民族出路。恽先生视磷为龙的鳞片,代表民族精神,却被旧社会所扼杀。他愿以死唤醒社会,拯救中国。恽代英的“磷”,是一位青年革命者的磷,是胸怀“国之大者”的磷,是蕴涵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的磷。觅渡觅渡,何不是投生死,以求万众复醒,救中国!
更像是觅光明未来。在小小的觅渡桥上,“常州三杰”不约而同做出了相同的选择,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信仰而奋斗”。觅一条渡口,寻一条出路,燃星星磷火,耀漫漫长路。渡何处?渡光明的未来!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国少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世纪疫情”,当传承“常州三杰”精神,追“磷火之光”、生“热爱之心”、渡“信仰之舟”,塑不朽生命,创意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