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网登录 校长信箱
您好,超级管理员! 进入后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团队工作>>升旗仪式>>文章内容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九周 升旗仪式 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4-10-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九(7)班的杨景楠。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扬留青之名,刻水韵常州”。

如果说雕刻艺术是一枚镌刻着中华文化岁月的印章,那么留青竹刻就是水韵常州的一抹翠绿。

留青竹刻,是一种将竹子作为雕刻材料,通过精湛的技艺在其表面刻画出各种图案和文字的艺术形式。它的名字“留青”,源自竹子的颜色,即绿色的竹子经过精心处理,保留了大自然赋予的青翠之色。

常州留青竹刻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直到清末,常州留青竹刻已在中国国内稳占鳌头,独负盛名。近现代以来,以徐素白和白士风为代表的两大流派,开创了常州留青竹刻的名家辈出,精品迭现的盛况,使得常州留青竹刻的美名延续至今。

站在常州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留青竹刻的身影。它们不仅能够成为门窗、墙壁古朴典雅的装饰,甚至还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出现,如笔筒、花瓶等。留青竹刻匠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造就了常州留青竹刻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这块竹刻艺术中的独特瑰宝。

对于留青竹刻的雕刻技艺,匠人们有着自己的讲究。在线条造型上,常州留青竹刻讲究“巧用刀工、恰似描皴、骨法用笔、阴阳并济”,以细致而精湛的刀法,刻绘出婉约、雄放相对的阴阳之感;而在色彩表现上,常州留青竹刻又讲究“取竹本色、见素艳朴、巧施分药,墨分五色”,以老子“见素抱朴”的色彩审美为蓝本,依靠竹子本身的颜色,追求水墨的还原,使得留青竹刻的色彩表现独具一格,韵味无穷。

当下常州留青竹刻的主要传承人,是已有八十高龄的徐秉方老先生。作为刻竹名家徐素白之子,徐老自幼受到家庭的熏陶,对绘画和雕刻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之后专攻留青竹刻。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竹刻(常州留青竹刻)的代表性传承人,手中的刻刀像陡峻岩壁上的一株翠竹,深深地扎根进了他的人生。他的作品以留青山水最为著名,云山叠叠,雾凇层层,变幻莫测,富有悠扬而神秘的美感。徐秉方有一方印章,上刻“武进竹人”。清简的“竹人”二字,道尽他一生的目标与追求。即使在年岁的压迫下,徐老依然没有放下他手中的刻刀,一横一竖,一轻一重,继续为留青竹刻延续着生命,延续着韵味。

正是这种一代代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匠心精神,留青竹刻才有了过去,才有了现在,才有了光明的未来。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事物日新月异,但重要的是我们要不忘初心,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留青竹刻的艺术之美涵养我们的内心,让非遗作为民族的一部分永远流传。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IMG_20241028_085130.jpg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