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八(3)中队的郭皓宇,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以国之名悼我同胞,警钟长鸣珍惜和平”。
1937年的冬天,当刺骨的寒风吹过南京城,迎来的却不是和平的气息,而是人间炼狱般的惨烈。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刻骨铭心的一段记忆,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能忘却的国殇。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与阳光之中,但是否能想象,87年前的南京,30多万鲜活的生命如何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戛然而止?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是追忆历史,更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悲剧不再重演,如何用铭记历史来守护和平?
提到南京大屠杀,我们往往首先联想到那冷冰冰的数字——30万。当时的南京城,是怎样的一幅景象?侵华日军从12月13日攻占南京起,用长达六周的时间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无论是手无寸铁的平民,还是已经投降的战俘,甚至是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成为日军肆意杀戮的目标。火光映红了半边天,鲜血染红了整个长江,哭喊声响彻云霄。这一幕幕血泪历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惨痛记忆,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耻辱,是一场关乎全人类的记忆。
在这片血与火的炼狱中,却也有令人动容的光芒。在南京城破前夕,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800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他们孤军奋战四昼夜,以血肉之躯阻挡了日军的进攻。虽然最终因寡不敌众撤离,但他们的壮举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抗战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国际友人约翰·拉贝也是这样一位“黑暗中的火炬”。他冒着生命危险建立“南京安全区”,为超过20万无辜的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他的《拉贝日记》成为南京大屠杀最为详实的记录之一,也成为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重要证据。
然而,即便有铁一般的事实,仍有人试图否认或美化这段历史。日本右翼势力至今在教科书中淡化侵略罪行,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因此,铭记历史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后人负起的责任。因为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妥协只会让谎言横行。
当我们站在国旗下,面向鲜艳的五星红旗时,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中华民族经历了刻骨铭心的屈辱与苦难,而这一段惨痛的历史也成为我们奋起直追的动力。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民族复兴的今天,中华民族正一步步走向强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问自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首先,我们要有清醒的历史意识,拒绝麻木和冷漠。历史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记忆。其次,我们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将历史转化为动力,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实践改变未来。小小的努力汇聚起来,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基石。
南京大屠杀是痛苦的,但它也在提醒我们:和平是多么的珍贵。纵观世界历史,战争从未远离人类,和平从未唾手可得。今天的中国,虽然国泰民安,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强国梦、强军梦依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不仅要珍惜和平,更要有能力守护和平。
亲爱的同学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团结和奋进。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强大起来,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让我们以史为鉴,勇担使命,以青春的智慧和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