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八(5)中队的奚岑硕。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钻一行成楷模,精一技惠苍生”。
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时代,我们时常被那些闪耀着光芒的人物所激励。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家喻户晓——袁隆平院士。从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里,我们能深刻探寻到科学家精神与雷锋精神是如何深度融合、交相辉映的。
1963年,毛主席向社会各界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的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而袁隆平院士,无疑是这种精神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践行者。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无数人在饥饿边缘挣扎。袁隆平院士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毅然选择了农业科研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农业科研,远没有想象中风吹稻浪、夏夜蛙鸣的浪漫,更多的是艰苦与枯燥。试验田地处偏远,生活条件简陋,蚊虫肆虐。但袁隆平院士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退缩,反而以满腔的热爱,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一辈子。无论烈日炎炎,阳光炙烤着大地,稻田里温度极高,他汗流浃背,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还是风雨交加,狂风暴雨侵袭着试验田,他依旧身披雨衣,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稻田里总能看到他那执着的身影,他爱他的事业,就如同爱自己的生命一般,这份热爱,是支撑他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他更是将 “钻一行” 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他如同钉子一般,向着难题的深处不断钻研。在研究初期,杂交水稻的研究理念在当时的科学界并不被广泛认可,面临诸多质疑与困难。可他没有丝毫动摇。他深入田间地头,从选种到培育,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对待,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寻找那一丝可能带来突破的线索。终于,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成功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大幅提高了粮食产量,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他对科研的深度钻研,是他那永不放弃的钉子精神。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就是对科学家精神与雷锋精神的完美诠释。他的奉献,不仅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让无数人免受饥饿之苦,更成为我们学习的光辉典范。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要以袁隆平院士为榜样,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这种精神。在学习上,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学业,像袁隆平院士热爱农业科研一样,对知识充满渴望。遇到难题时,要有钉子精神,不轻易放弃,努力钻研,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每一次挑战。
同学们,让我们传承科学家精神,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从袁隆平院士的事迹中汲取力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让我们在这美好的青春时光里,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