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七(4)中队的沈煜凡。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粽香散去,精神永存”。
在全球化浪潮中,端午节的文化正在经历创造性转化。新加坡河上的国际龙舟赛,纽约唐人街的粽子美食节,东京书店的楚辞译本,这些文化图景昭示着传统节日正在突破地域界限。就像粽叶包裹的五谷杂粮,传统文化在与各类文明的交融中酝酿出新的滋味,端午节走进了全球各地。
我们也在把端午节过出新意,有人用短视频记录包粽子的过程,有人在社交平台发起“云赛龙舟”活动。糕点师将中药配方融入粽子制作,在美食创新中延续养生智慧;博物馆推出的“数字屈原”全息投影,既运用现代科技再现历史场景,又忠实还原屈子风骨。这些实践证明,传统的生命力正在于与时俱进的创造力。新时代对传统节日的“参与式传承”不仅延续了文化记忆,更赋予其时代特质,传统文化正以青春化的姿态获得新生。
端午节习俗的演变轨迹,恰似一部生动的精神传承史。从南朝的“采艾悬门”到宋代的龙舟竞渡,从明清时期的雄黄酒到当代的不同馅料的粽子,每个时代的纪念方式都在诉说着对这份精神的独特理解,文化传统也在时代更迭中焕发新芽。
当人们在端午假期返乡祭祖,当海外游子隔着屏幕观看龙舟赛事,当小学生诵读“路漫漫其修远兮”时,那些跨越时空的精神密码正在悄然解码。
屈原身佩兰芷行吟泽畔,用诗意的笔触勾勒出对故土的炽热情怀。屈原精神对当代人的启示,在于理想主义的永恒价值。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身影提醒我们:总有些价值需要坚守,总有些理想值得追寻。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杜甫身居破败茅屋,却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个人困苦化为对天下寒士的深切忧悯;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将个人荣辱完全系于国家与苍生,树立了士大夫的精神丰碑;是岳飞母亲刺下“精忠报国”,寄托了最朴素也最深沉的家国期许,成为武将以身许国的象征。
当端午的粽香渐渐淡去,我们不应让屈原精神也随之消散。这位行吟泽畔的诗人,用生命铸就的文化丰碑,始终矗立在民族精神的高地。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时代,我们既要守护文化记忆的根系,更要让其在当代土壤中绽放新枝。我们要将屈原忠诚和坚定的爱国精神,与他坚持的人格独立和社会关怀精神牢记心中。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生,我们要将个人价值融入集体中,要追求理想,坚持价值,或许正如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地奔流,屈原精神也将在代代传承中焕发永恒生机。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